1、重視日常交流
換尿布時,可以說:“寶寶屁屁臟,媽媽換尿布,'噠,噠'兩下,貼上小粘條,尿布換好了,寶寶真高興!“在喂寶寶喝水時,可以說:“喝水水。”照鏡子時,指著鏡子對寶寶說“這是寶寶”,“這是媽媽”。另外,帶寶寶外出時,沿途所見所聞,均可作為與寶寶談話的內容。
2、適當的語言刺激
在跟新寶寶說話時,語音要輕柔,語速要放慢,還可以伴著優美的旋律。比如:媽媽可以給寶寶輕輕地唱兒歌;給孩子讀詩歌,《三字經》等等。但是,媽媽一定要把握度,語言刺激不能過于頻繁,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寶寶大腦和神經的疲憊,結果適得其反。
3、注意語調和擬聲疊詞
寶寶雖然不會說話,但是他們對不同的語調的感覺是不同的。父母們要用語調較高的聲音和寶寶們交流。升調用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,降調用來安慰或喚起寶寶的積極情緒。父母和寶寶講話時,多用寶寶喜歡聽的擬聲和疊詞。比如:“小雞嘰嘰,小鴨嘎嘎……”寶寶聽后會很開心,然后自然就模仿了。
4、巧用手勢
據科學家研究,嬰兒會用食指指物的時間越早,就越早能表達自己的需要,開口說話。寶寶在8-10個月已經會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,他們會用手指觸摸一個物體,引起媽媽的注意,希望能滿足自己的需要。如,媽媽可以先自己示范用手指寶寶的照片,墻上的掛圖,邊指邊說,然后拉寶寶手指。訓練多次,寶寶就能學會拉!當寶寶指到某一物品時,媽媽要說出該物品的名稱,降低語速,多說幾次,發展寶寶的語言。
5、多用積極肯定的詞句
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,爸爸媽媽應該盡盡量少用諸如“別碰它”或“快停下,別那么做”這樣的否定詞句。積極而肯定的詞句,會將帶給寶寶極大的信心。例如:寶寶淘氣,抓了茶杯要玩,你不妨換一個皮球給他,說:“我們一起來玩皮球。媽媽把皮球滾過來,寶寶接住了,再滾給媽媽。”
6、做游戲
寶寶們天生就喜歡游戲,在游戲互動中,寶寶們能學到不少東西呢。爸爸媽媽們,在生活中要經常和寶寶一起玩游戲,制造歡樂氛圍。比如,摸鼻子游戲,你和寶寶面對面坐好,讓他看著你。你說身體的某一部位,讓寶寶指出來。你問他:“媽媽的鼻子在哪里?”寶寶會用手指向你的鼻子。也可以讓寶寶按照你的語言提示,指自己的身體部位。寶寶們在這種有組織的游戲中,自然能快樂的習得語言。
附:寶寶語言發育特點
0-2個月 | 試圖模仿聽到的聲音 | 教寶寶學會用聲音回應別人。 |
3-6個月 | 會發一些簡單的音符,如“啊、哦” | 練習發音,聽兒歌、抑揚頓挫的說話,或玩節奏游戲。 |
7-12個月 | 能發出清晰的音節,如吧、噠、卡 | 借助圖片、手勢和動作等解釋字詞, 如說ma,笑著抱緊他。 |
13-18個月 | 可能已會兩三個有實際意義的字 | 讓寶寶聽各種聲音,例如動物的叫聲。 告知周圍的事物。讓他認識顏色、衣料和其他物品。 |
19-24個月 | 寶寶的話漸漸復雜起來了 | 盡量使用形容詞,如“好、壞、熱、冷”等。 形容詞與名詞使用:“冷牛奶、 可愛的玩具熊” 不要忘記使用副詞,比如“這兒”、“哪兒”。 使用介詞,講清楚“上面、下面、后面”的位置。 |
教寶寶學說話的親子游戲:
1、咕嚕咕嚕:學習用量詞組詞和即興說話,培養孩子思維的準確性和敏捷性。
玩法:爸爸媽媽與孩子面對面站立,雙手握空拳、兩拳交錯上下邊繞圈邊念“咕嚕咕嚕1(出示1個手指)”,家長說:“一頭牛”。2個人再繞圈并念:“咕嚕咕嚕2(出示2個手指)”,孩子說:“兩只鳥”。依次說數字組詞到10,游戲結束。
2、讓玩具活起來:學會大量詞匯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。
玩法:給寶寶玩具,讓他將平時聽到的、學到的話對玩具說,爸爸媽媽也可以帶寶寶一起模仿喂洋娃娃吃飯、穿衣服,或是自己推著玩具車,帶寶寶在家中走走。
3、角色扮演:學習更多新鮮的事物,更可學習與人說話的方式,以及如何表達。
玩法:可讓寶寶穿上棒球裝,帶著他一起到戶外丟球、揮棒,讓孩子享受當棒球手的樂趣。當寶寶做到你要求的指令時,記得稱贊他。除了棒球手,也可嘗試讓孩子扮演其他角色。
4、看圖說話:提高寶寶與人互動的能力。
玩法:照顧者抱著寶寶,帶著寶寶一起看圖說故事,一次翻一頁,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寶寶:“這是小熊”、“小熊在追蝴蝶”,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在一頁上停留太多時間,也不要在意書上更多的其他細節,這樣寶寶才有耐心看下去,等寶寶有初步印象后再配合圖做些動作說明。
教寶寶學說話注意事項:
1、不要太著急:比如寶寶指著水瓶,家長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,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,這樣使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。
正確做法:當寶寶指著水瓶,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干什么,就算僅僅說一個“水”字,你就應該鼓勵他,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。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。
2、不要經常用兒語:簡單地說就是不說不完整的話,例如,吃飯說成飯飯。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,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。
3、不要重復錯誤發音: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,如把“蘋果”說成“蘋朵”等等。成人可能會覺得好玩,可愛,在不經意間重復錯誤的發音,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,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,時間一長,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,發音就會逐漸正確。
4、避免語言混亂:有些家庭中父母、爺爺奶奶、保姆各有各的方言,語言環境復雜,多種方言并存,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,其結果是導致寶寶說話晚。因此,在0.5-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,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,最好都說普通話,避免語言環境過于混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