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膽小全攻略
2013-02-27 16:09:23 來源:新母嬰網 評論: 點擊:
有些孩子特別膽小,一個人待在屋子里會哭,遇到小動物會哭,看到陌生人會哭……但只要家長們停止不正確的育兒方式,反其道而行之,孩子很快就能勇敢起來。
孩子膽小的原因:
1、孩子的生活圈子過于小。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,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,很少出去玩,接觸外人也少,依賴性較強,不能獨立地適應環境。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,生人一抱他就哭鬧,如果送幼兒園,碰上新環境、新老師更是膽小
2、家長喜歡嚇唬孩子。有些孩子在家里不聽家長的話,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,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,說“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”;還有的孩子不睡覺,大人藏在門后學老貓叫;有的孩子想玩泥,家長怕孩子弄臟衣服,說“泥里有蟲子咬你的手”,用這些恐嚇孩子,從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,而形成膽小怯懦!
3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。如到公園時去玩耍,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,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。造成孩子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,取得經驗,這也造成膽小怯懦。
4、受到外界的驚嚇:大聲音、從高處墜落、突然變化、突然接近、疼痛、孤獨等都是危險和受傷害的信號,是引起懼怕的天然線索。
孩子膽小怎么辦?
懼怕是一種有害情緒,和恐懼一樣,對孩子都是有傷害的。由懼怕伴隨而來的退縮和逃避,會促成孩子膽小和怯懦的個性。那么,如何讓孩子變得勇敢呢?
1、弄清孩子膽小怕事的真正原因
有時害怕是由其他情緒轉化而來的,誘發的對象并不是最初的原因,不是真的“膽小怕事”。例如,寧寧因為期望從小朋友那里拿回自己的玩具而痛苦,痛苦會激起害怕,是害怕的真正原因。遇到孩子膽小怕事時,不要急于求成,要好好查找分析原因,這樣才可以“對癥下藥”。
2、創造民主、自由、輕松的交往環境,使孩子形成依戀的安全感
依戀對象的存在可以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,使他廣泛地、適應性地去探索周圍事物。安全感成為兒童與別人交往和探究物理環境的“安全基地”。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、自由、輕松的交往環境,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主動交往的自信心。對于寧寧這樣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、被其他小朋友欺負、產生“社會退縮”的孩子,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同伴(其他小朋友)對其進行幫助,只有在和同伴的互動中,他才會認識到如何改變自己不合理的想法,學會與同伴相處,漸漸的,他會發現和其他人在一起是多么快樂!
3、改變孩子錯誤的、不確定的認識
孩子的害怕與他不正確的認知有關,所以要設法幫助孩子認識這種錯誤的想法,學會自我監察害怕行為的發生,教會孩子用新的認知去塑造新行為。這里關鍵是幫助他根據事實去分析他的想法與現實差異。比如寧寧可能覺得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安全的,那么爸爸媽媽應該幫他認識到和其他人在一起一樣很快樂,其他人也是一樣地愛他。
4、設置積極的情境
所謂對抗性條件作用,是把一些能夠喚起害怕情緒反應的刺激與愉快的活動同時并存,最后以愉快活動所產生的積極情緒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極反應。讓孩子多多看到其他小朋友們在一起時玩得有多開心,讓他知道和小朋友在一起和與家人在一起一樣,可以很快樂。這樣他就會體會到,不是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才有快樂。
5、樹立好的榜樣,給孩子戰勝懼怕的平臺
你的榜樣作用十分重要,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很多不該表現的懼怕行為,給他不恰當的暗示。你不應該只讓孩子勇敢,而應時刻把戰勝懼怕心理的一方面表現出來,讓他認識到可怕的東西是可以戰勝的。
同時,你也不能責備孩子:“這么膽小怎么可以?”“不許怕這怕那的!”這些無條件的要求會讓孩子更加緊張。給孩子一個寬松的平臺,讓他通過信任父母,繼而做到信任自己。
孩子膽小的幾種現象:
1、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覺
在孩子上床睡覺的那一刻,孩子會說:“媽媽,開著燈,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覺。”媽媽會想,是不是有誰嚇著孩子了,或是有誰給孩子講了恐怖故事。確實是這樣,所有這一切都會使孩子產生怕黑的感覺。
對策:遇到這種情況,不要訓斥孩子,也不要叫他膽小鬼,這會導致孩子自我封閉,糾纏在恐懼和不安中。媽媽要告訴孩子:“爸爸媽媽都在隔壁,沒有什么好怕的。”通常孩子能夠得到大人的支持,就會平靜下來,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。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安靜下來,那就最好給孩子裝個方便開關的小燈,囑咐他在快要睡著前自己關燈;蛘呓o他一個玩具小手電,這樣在黑暗中,他也會感到自信。
2、遇見小動物驚恐不已
在感覺方面,成人和孩子沒有多大差別,只是成人積累了生活中的經驗,哪些東西是軟的、帶刺的、光滑的,或者是堅硬的……但孩子不行,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可能是第一次,他無法判斷會不會傷害自己。
對策:對于一個毛茸茸的小動物,在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之前肯定會感到驚恐,會大聲呼叫媽媽保護自己。這時媽媽要主動給孩子介紹這個新朋友,不要故意避開,不然類似事件還會發生。不妨對孩子說:“這是毛毛狗,你看它的毛很柔軟,樣子是不是很可愛,來,摸一下,它很乖,不會咬人的。”
3、見了生人就會哭
有的孩子很怕生人,與生人交往時就不安。有時夢里也會無緣無故地抽搐、嗚咽或哭泣。
對策:先不要把陌生人介紹給孩子,而應該先把孩子介紹給陌生人,同時要抱著孩子。通常孩子在媽媽的懷里,相識的過程才會愉快和平靜。還可向孩子解釋,來人是媽媽最好的朋友,他的小朋友以后可以跟你一起玩,使孩子自然地、充滿信心地面對陌生人與事,不會發展成不可抑制地恐慌。
4、見水就想逃出來
把孩子放到浴缸里,或者游泳,他就會害怕,就會哭泣,就會掙扎著離開。這是因為洗澡時,有些感受會讓他感到不舒服,譬如水從頭上沖下來的時候感到喘不過氣來;剛下水時孩子會覺得水冷等。
對策:首先,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,不要強制他洗澡。如果他怕水,就不妨從小環境開始,譬如孩子拒絕去浴池,就換在臥室里洗?梢栽谒枥锓艂玩具,讓孩子蹲在外面玩,過一段時間,以游戲的方式把孩子放進水里。游泳時要選擇舒適的地方,如露天游泳池,那里的水經過一天的陽光照射,就像溫水一樣,孩子會感到舒服而不再怕下水。
5、怕打針
看到醫院的護士尖尖亮亮的針頭就那樣“毫不留情”地向自己的皮膚伸過來,孩子們少有不大聲嚎啕的……
對策:打針之前,媽媽可以輕輕捏一下孩子的鼻子輕拍一下孩子的臉蛋,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感到稍稍的隨意而放松,要知道,孩子的肌肉越是繃緊打針時就越疼,接著,媽媽把孩子他抱在懷里,深呼吸一口氣緊緊地摟孩子一下再呼氣放松孩子一下,這樣也能起到減緩孩子壓力的作用。其次,讓孩子哭吧。因為,當孩子大聲哭泣后,能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,媽媽不要怕孩子哭。
相關熱詞搜索:孩子膽小
上一篇:孩子好動怎么辦 下一篇:如何應對孩子粘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