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動作慢怎么辦
2013-02-28 14:57:10 來源:新母嬰網 評論: 點擊:
寶寶動作慢,沒有時間觀念,除了少部分是因為遺傳外,大部分都與家庭教育、家庭環境以及寶寶個性培養有關。要使寶寶速度變快,關鍵在于父母在平時的生活、教育中如何進行正確引導。
寶寶動作慢的原因:
1、媽媽時間制定不正確:媽媽怕時間來不及,早早叫寶寶起床,可當寶寶都準備好了后,媽媽卻還呆在家里看電視。有的媽媽把時間扣得死死的,希望寶寶做什么事情都要和她一樣,反而引起寶寶逆反心理。
2、媽媽的僥幸心理:媽媽覺得反正時間還早,要慢一點就慢一點,我先做一會自己的事情,過后再催他不遲。媽媽如果經常這樣,寶寶就會把本來慢的動作放得更慢,反正媽媽到時間了會催我。
3、寶寶的偷懶心理:能賴一會床就賴一會兒,能多玩一會兒就多玩一會兒。
4、缺乏家庭環境:家庭的所有人速度都很慢,或者父母要管孩子,爺爺奶奶又不讓管。
5、只講道理,缺乏技巧:媽媽只知道對寶寶說,“你怎么就不知道媽媽時間很重要。”或者“怎么這么沒有時間觀念。”等大道理,而真正怎樣讓寶寶知道重要性卻無法做到。
寶寶動作慢的表現:
1、基本動作慢:起床、吃飯、穿衣等速度慢。喜歡賴床,起來了又躺下;穿衣服總找不到前后。
2、注意力不集中:把任何事情都與玩結合起來。刷牙時喜歡玩牙刷牙膏;洗臉時喜歡玩水;穿鞋時喜歡拿著鞋子在客廳里跑一圈。
3、愛撒嬌、等人幫忙: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就不肯吃飯、穿衣;任何事情沒有大人幫,就不愿自己動手。
4、懶散,不知輕重:做動作,得先伸伸懶腰;四肢松軟,如,穿鞋時,鞋拿在手上,手一軟又掉在地上。遇事,從不著急。
寶寶動作慢怎么辦?
1、制定時間表:根據寶寶的個性,結合媽媽的上班時間,給寶寶制定一個嚴格的時間表,讓寶寶按照時間表進行活動。比如:早上6:30起床,起床用10分鐘; 6:50分吃早飯,早飯時間為15分鐘……
2、讓寶寶學會看時間:在起床前一晚上,把鬧鐘調節到所規定時間,并告訴寶寶鬧鈴指針的時間。鬧鐘響后,告訴寶寶時間到了,“鬧鐘叫寶寶起床了。”并把鬧鐘放在寶寶身邊,告訴他指針指到這個位子的時候要穿好衣服,并說明是幾分鐘。
3、家長遵守時間:寶寶這時生活的范圍只有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,所以家長是寶寶最好的榜樣。家長在平時就要嚴格遵守時間承諾,不要因為是周末或不趕緊就拖拖拉拉,寶寶看見家長慢,他就更慢了。
4、讓寶寶親身體念拖延時間的后果:和其他的寶寶和媽媽約好時間去公園玩,但因為寶寶吃飯或穿衣服拖延時間,導致少了玩的時間。故意讓他羨慕別的孩子玩樂的愉快,可督促其加速。
5、教會寶寶生活技巧:寶寶“偷懶”往往是因為不會,想依賴媽媽幫忙。媽媽應教會寶寶一些基本生活技巧,讓他自己動手。比如在教會寶寶刷牙后,才可規定時間,不至于他一個人在衛生間里玩牙膏泡泡。
6、進行一些比賽活動:媽媽可以組織小型比賽,故意讓寶寶贏,讓他有成就感。起床時,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起床,進行穿衣比賽;刷牙時,全家一起刷,既讓寶寶感覺家庭氣氛,又讓寶寶感受比賽成果。
7、經常進行鼓勵:寶寶做得好,媽媽要在一旁鼓勵,“寶寶這么快,媽媽都快趕不上了。”“寶寶真是個好孩子,自己穿衣服穿得又快又好。”小小的夸獎,寶寶會很開心,以后做事情又快又好。
8、給寶寶說一些直觀的道理:“要是以后上學了,別的小朋友都做完了,你還沒做完,會被別人嘲笑的。”雖然他一下子接受不了,但慢慢他就懂得時間的重要性了。
9、制定懲罰措施: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做完,寶寶就不能拿小熊玩。制定這樣的一些懲罰措施,寶寶就會為了喜歡的東西動作快一點。當然,懲罰不能過重,否則容易引起寶寶逆反心理和心理創傷。
10、培養寶寶責任心:培養寶寶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、用心,偷懶只會使事情做得更糟,只有認真了才能把事情做得好,做得快。
相關熱詞搜索:寶寶動作慢
上一篇:寶寶涂鴉益處多 下一篇:孩子愛撒嬌全攻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