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平常不要太“了解”寶寶,要誘使寶寶說出自己的需要。
經常帶寶寶的人,不管是媽媽還是奶奶、姥姥,經?梢詮膶殞氁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看出他/她想要什么,并且很多情況下會不等寶寶開口就馬上滿足他/她,以前,安妮的奶奶也是這樣,幾乎聽不到安妮哭,反正她想要什么,奶奶都能馬上體會到。
可是,要教寶寶學說話,真的不需要這么了解他們,不要寶寶伸手指指就知道他要什么了,如果這樣,寶寶就會失去表達的機會和動力。平常,要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需要,比如寶寶要喝水,不要急著拿,要反復問他要什么,如果他不說,就換了問“是要喝水么?”直到寶寶說出來,哪怕是一個恩字也好,當然最好是他能把“喝水”說出來。
第二,主動跟寶寶“交流”,即使是單方面的。
小寶寶還不大會說話,所以,父母跟寶寶的交流,多數情況下是父母的自說自話,但是,千萬不要小看這種自說自話啊,只要掌握好的自言自語技巧,就可以給寶寶創造很多開口的契機。
我的做法是,跟寶寶說話是經常采用問答的方式,經常問寶寶“想不想吃XX呀”“媽媽抱好不好呀”之類的。寶寶習慣了這種問答之后,經?梢圆捎蒙壈姹,比如,安妮打噴嚏的時候,經常會自己說“爸爸想”,這時候,抓住進會問“爸爸想誰呀”,開始她可能不說,不用急,馬上教她“想月月”,多問幾遍之后,就可以連起來教“爸爸想月月”了;給寶寶講睡前故事,多講幾遍之后就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問答了,比如,講烏鴉喝水的故事,開始講一只烏鴉口渴了,馬上問她“烏鴉口渴了,它要干什么呀?”,安妮知道回答“找水喝”,講到喝到水的地方,問她烏鴉喝到水了它怎么樣呀,安妮知道回答“不渴了”……
第三,抓住寶寶學說話的“前奏”,合理使用“催化劑”。
很多寶寶平常都有一些喜歡念叨的詞語,這些他們的常用詞語,就是教寶寶學說話的時候很好的前奏哦。每當寶寶說那幾個詞的時候,你就跟著寶寶說,然后說著說著寶寶就會忘記是你在教他還是他在教你了,然后你再忽然變成別的詞語,記住開始說比較簡單的疊詞,不要說拗口的,不要說兒化音。
時間長了,這些經常說的詞語就可以成為教寶寶說話的“催化劑”了:要開始教寶寶說話,先換著順序把寶寶喜歡說的這些詞語說一到兩遍,然后開始添加新的詞語。
其實發現這個很偶然。安妮學說話的時候,說“阿姨”比說“媽媽”還早,我那時候也是急著想聽安妮說話,就經常“教”她說她已經會的詞語,開始教媽媽爸爸都不行,無法引起她的注意,說到阿姨的時候,她就開口了,多說幾遍之后再說她開始不學的爸爸媽媽,她竟然也跟著說。這時候我才發現,原來安妮說話是需要“熱身”的,所以,后來教安妮說話的時候,我都先把她喜歡說的“阿姨、喜羊羊、奶奶”等幾個詞語先帶著她一前一后說幾變,然后再教新詞語,嘿,效果真不錯呢,有時候(一歲半左右)一天能學好幾個詞語。
第四,多給寶寶玩真人發聲的玩具。
智多熊和早教機這累早教類的玩具,可以做為寶寶學說話的輔助。
我家寶寶是用的插卡的早教機,寶寶按到了就會出現簡單的詞語,有時候覺得有趣,寶寶自己就不斷按了學了。剛開始給安妮買回家的時候,安妮才剛過17個月,最開始隨便拿了張數字卡給她玩,結果,第二天就聽到她在關門的時候嘴里念叨著7、8、9,非常吃驚,因為按照她之前的學習進度,這無意間學會的三個數字,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,所以,之后就給她放了更多的卡片。
當然,孩子現在還小,不能太注重讓寶寶去認識卡上的東西,只要肯開口就好,不過玩熟練了寶寶一天背一張卡也不困難,安妮現在已經玩熟了三十來張卡片了,而且還是因為我怕她把卡全弄壞了把別的收起來了,她現在有時候一天能學兩三張卡,而且能在一大堆卡片中找出我指定的卡片,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。
第五,堅持給寶寶唱歌或者講故事。
開始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,速度慢一些,有時候寶寶聽到某些詞語的時候會跟著說一兩個,也可以把睡前故事下載到手機或者P4里面,平常放給寶寶聽,也有輔助效果。
不過,相對給寶寶聽錄音來說,我更喜歡給寶寶講故事,因為前面也說了,講故事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隨時提問,可以誘使寶寶說話,而且,講故事的時候,媽媽可不會像錄音那樣一成不變,同一個故事,晚上睡覺之前講可以用輕柔舒緩的聲音,晨起的時候講可以用歡快的語調,白天玩耍的時候還可以配上夸張的動作和表情……每當我換一種方式講故事,寶寶都會樂不可支,不斷的想跟我說話,這時候,可不能怪寶寶打斷我們喲,想問什么盡管問,媽媽牌故事可以隨時暫停、重播甚至倒帶~
第六,多用贊揚,不要急于糾正寶寶。
還在學說話的寶寶,發音不準是常事,千萬不要急著去糾正寶寶,因為或許在媽媽看來似乎是愛的糾正,但在寶寶看來就是挫折。所以,即使安妮把“上山打老虎”說成“向仙啊熬虎”,把“走勒”說成“抖也”,我仍然會向她豎起大拇指夸她厲害,因為即使她還是個不到兩歲的孩子,也是喜歡贊揚的,在媽媽的夸獎和鼓勵下,她才能不怕出錯的學習更多。
帶寶寶這門學問太大,課堂太小,別人說的不一定都是適合自己的,所以,每當遇到什么問題,除了借鑒,我還喜歡在生活中慢慢摸索,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循序漸進,總會有意外的收獲。